2025年04月23日
微信

影评|重温《千与千寻》不要让“自我”迷失于贪婪之中

作者: 沐风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4月21日 14:53 |
播放

千寻为了营救父母而滞留在汤屋,坚决要求汤婆婆让她在汤屋工作。一开始,汤婆婆拒绝了她的要求。但最终禁不住千寻的坚持不懈和软磨硬泡,因为她曾立誓要给想要工作的人工作,最后只好让千寻留下来工作。只不过,我们看到当千寻签完契约书之后,汤婆婆把她的名字变成只有一个字“千”,并且告诉她以后改名叫小千。后来,经过白龙的解释,才知道汤婆婆透过让人忘记自己的名字达到控制人的目的。

从小,我们的名字就一直跟着我们这个人,名字可以说代表着我们生命的一切。不过,等到我们逐渐长大之后,特别在社会上有了一些成就以后,我们的名字就渐渐地被我们身上的头衔取代了,牧师、长老、执事、校长、老板、总经理夫人等等。这些头衔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。不过,我们若仔细想想,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头衔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,也就是这些头衔是有时间性的。一旦离开了那个职位,我们就不再拥有这些头衔,而我们的生命却会继续走下去的。不过,现实生活当中由于人与人的互动关系,即便一个人已经不再那个位置上了,但是我们却往往会继续沿用这些头衔。特别是若某个头衔代表某种地位时,继续沿用这个头衔来称呼一个人更被视为是人情、义理上都应该要做到的。

的确,我们也不能那么不懂得人情世故,断然拒绝别人用过去的头衔来称呼我们。不过,很多时候我们却慢慢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名字,忘记了这个跟随着我们一生、最终代表我们整个人生的名字。在著名的圣经故事雅各与上帝摔跤中,上帝把雅各的名字改为了以色列——从开始的“抓住”到后面的“与上帝较力”。在这个故事中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的名字代表了这个人的一生。因此,若用一时的头衔取代了代表我们一生的名字,往往会让我们一不小心迷失了自己、失去了自我。

当千寻的父母进入了汤屋之后,看到一家店门口摆了许多美食,竟然不顾店家没有人看店,就擅自拿起美食吃了起来。千寻面对父母那种贪婪、不知节制的习性,她实在不知所措。特别是她想要阻止却无法阻止的场景,实在让人感到无奈。最终,贪婪让她的父母成为了猪,如此改变代表着失去了自我。而当无脸男进入了汤屋,用黄金来吸引在汤屋中工作的人们,他们所呈现的就是在金钱的追逐中渐渐迷失自我的场景。直等到无脸男在一次怒气中,显示了自己的真面目,才让他们惊觉自己已经陷入危险却不自知。这些在汤屋工作的人们,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与汤婆婆签定契约而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名字。因此,他们代表着一群为了工作、为了追求金钱游戏而失去自我的人。

根据宫崎骏自己所说,他的《千与千寻》这部作品是在谈日本21世纪初面对的诸多挑战。经历了二战后的经济奇迹,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然而很快,日本就迎来了90年代的泡沫经济,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是也。那么到了21世纪初期,日本新的一代人又要怎么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呢?特别是在日本经济普遍不好的情况下,新的年轻一代人对未来更加感到迷茫。而千寻就是日本21世纪初年轻一代的代表,面对父母那一代的贪婪,后果却是他们来承受。就如同故事一开始,千寻的父母进入汤屋的范围,他们无法嗅出环境的改变,反倒把心思和眼目都放在享受、满足自己的私欲(食欲)上面。最终,他们变成了猪。外人认为他们肯定是非常痛苦的,却如影片的结束——当千寻经历了许多事之后,从猪变回人的父母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
为了工作失去了名字,为了累积财富而陷入了金钱游戏之中,这就是无数人们的真实光景。人们总是在追求财富、地位的时候迷失了自我。千寻变成了小千。然而,千寻或者说小千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她努力记住了自己的名字,最终才能透过她的努力,让她和父母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。努力工作、养家糊口,这是上帝给予我们每个人的职责,每个人必须好好扮演这样的角色。因此,努力赚钱、争取好的地位,这未必是罪恶的。然而,上帝却并不希望我们为了赚钱、追求地位而失去自我,甚至因着贪婪而使得自己和他人陷入困境。

从千寻到小千,再从小千回到千寻,对千寻来说,这是一个迷失自我之后又找回自我的过程。对我们来说,这是一个从工作、金钱游戏以及追求地位之中慢慢迷失自我然后再找回自我的过程。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,在今天这个资本和时代、社会都无限强调金钱、地位之际,我们都有可能不小心陷入金钱游戏而不自知,只有借着上帝的帮助和体型,不断省思自己,才能够再次找回自我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